在编程的世界里,Python 的 turtle 模块就像一支魔法画笔,能让我们用代码在屏幕上挥洒创意。下面这段代码如同一位画师的手稿,正准备勾勒出一朵栩栩如生的花朵——从棕褐色的花柄到鲜红的花瓣,再到翠绿的叶片,每一行代码都在为自然之美注入数字生命力。
import turtle as t
t.speed(0)
这段代码是创作的序幕。我们首先导入 turtle 模块并将其简称为 t,就像画家拿出了画笔和调色盘。t.speed(0) 则是将画笔的移动速度调至最快,让绘制过程瞬间呈现,仿佛花朵在眼前瞬间绽放。
# 花柄
t.penup()
t.goto(0, -150)
t.pendown()
t.pensize(2)
t.setheading(90)
t.color('brown')
t.fd(300)
花柄是花朵的支撑结构,代码从这里开始构建画面的根基:
t.penup() 抬起画笔,避免移动时留下痕迹,就像画家调整画笔位置时悬空手腕;t.goto(0, -150) 将画笔移动到坐标系的(0, -150)位置,这是花柄的起点,如同在画布底部定点;t.pendown() 放下画笔,开始正式绘制;t.pensize(2) 将笔粗细设为 2,让花柄显得结实有力;t.setheading(90) 设置画笔朝向为 90 度(即垂直向上),确保花柄笔直生长;t.color('brown') 赋予花柄棕褐色,贴近真实植物的质感;t.fd(300) 让画笔向上前进 300 像素,一条挺拔的花柄便跃然屏上,仿佛从土壤中向上延伸,撑起整朵花的重量。# 花瓣
t.pensize(1)
t.color('black', 'red')
t.begin_fill()
for i in range(10):
t.left(45)
t.circle(80, 60)
t.left(120)
t.circle(80, 60)
t.end_fill()
花瓣是花朵最动人的部分,这段代码用数学逻辑演绎自然之美:
t.pensize(1) 将笔粗细调细,让花瓣边缘更精致;t.color('black', 'red') 设置画笔颜色为黑色,填充颜色为红色,就像用黑笔勾勒花瓣轮廓,再用红色填满;t.begin_fill() 和 t.end_fill() 之间的代码定义了填充区域,让花瓣呈现饱满的色彩;for 循环:循环 10 次,每次绘制一片花瓣。每片花瓣的绘制逻辑是:
t.left(45) 向左转 45 度,调整绘制角度;t.circle(80, 60) 以 80 像素为半径,绘制 60 度的圆弧,形成花瓣的一侧曲线;t.left(120) 再向左转 120 度,改变方向;t.circle(80, 60) 绘制另一侧曲线。# 叶子
for i in range(2):
t.penup()
t.goto(0, 10 - 50 * i)
x = 20 + 80 * i
t.setheading(x)
t.pendown()
t.color('brown', 'green')
t.begin_fill()
t.circle(60, 60)
t.left(120)
t.circle(60, 60)
t.end_fill()
t.hideturtle()
t.done()
绿叶是花朵的陪衬,这段代码用对称的逻辑绘制两片叶子:
for 循环绘制 2 片叶子,i 分别取 0 和 1:
t.goto(0, 10 - 50 * i) 根据 i 调整叶子的垂直位置,第一片在(0,10),第二片在(0,-40),形成上下错落的效果;x = 20 + 80 * i 计算叶子的朝向角度,第一片为 20 度,第二片为 100 度,让两片叶子向不同方向舒展;t.color('brown', 'green') 设置轮廓为棕褐色,填充为绿色,模拟叶子的叶脉与叶肉;hideturtle() 隐藏画笔图标,done() 保持画布显示,让整朵花完整地展现在屏幕上。这段不足 30 行的代码,通过 turtle 模块的简单指令,构建了一个充满自然美感的画面。从坐标定位到角度计算,从颜色填充到循环逻辑,每一行代码都在诠释"编程即艺术"的理念——我们用理性的逻辑,描绘出感性的自然之美。
如果尝试运行这段代码,你会看到屏幕上瞬间绽放出一朵红色的花,棕褐色的花柄支撑着层层叠叠的花瓣,两片绿叶向两侧舒展,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过。这就是编程的魅力:用数字和指令,让冰冷的机器焕发出生命的温度。
或许你可以尝试修改代码中的颜色(比如将红色改为粉色)、花瓣数量(将 10 改为 8)或叶子大小(调整半径数值),创造属于自己的"数字花卉"——在代码的世界里,每一次修改都是一次艺术创作的尝试。